新闻中心
News
分类>>k1体育十年品牌上海体育大学首届读书节畅谈思想与奥运精神的价值传承
k1体育2024年6月19日下午,上海体育大学绿瓦体育书店内举行了上海体育大学第一届读书节系列活动之“畅想生涯·阅读分享沙龙”第三期,这次活动以“历史与当代的时空对话,体育思想与奥运精神的价值传承”为主题,围绕上海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崔莹副教授所著《吴蕴瑞体育思想》一书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上海体育大学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馆长匡淑平、档案馆(校史馆)贾颖华、新闻与传播学院崔莹、澎湃新闻政务中心副总姬云涛以及复旦大学孙雯体育发展中心徐燕勤等老师出席本次活动,来自体育教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四十余名同学参加了本次分享会。
活动开始时,由上海体育大学表演专业学生胡陈浩和朱珍妮倾情演绎大师剧《吴蕴瑞》的节选,生动地展示了吴蕴瑞先生的体育情怀和爱国精神,并就如何在新时代传承与发扬吴蕴瑞思想畅谈了感想,为本次活动拉开了序幕。
接下来,来自上海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邓贝莹、包佳龙和周彦宏三位同学分享了他们对《吴蕴瑞体育思想》一书的读书感悟。邓贝莹思考和解析了中国体育西学东渐、土洋之争的原因,并探讨了吴蕴瑞体育思想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对体育发展方向的影响。包佳龙从历史视角探究了吴蕴瑞体育思想在体育救国到体育强国的历程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最后,周彦宏就吴蕴瑞体育思想中的“身心一元论”展开思辨,探讨了体育教育本真问题。
随后,复旦大学孙雯体育发展中心的徐燕勤以《中美体育赛事运营的差异比较》为题,讲解了美国体育产业和体育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历程,并借鉴了吴蕴瑞先生借他山之石求学历程中的经验,对当前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了问题和思考。同时,姬云涛以《体育教育的当代意义》为题,通过分享三个小故事引发同学们对体育教育本质的思考,反思中国体育目前的现状,探索可行的优化路径。
分享沙龙环节中,徐燕勤、姬云涛与崔莹进行了圆桌对谈,探讨了吴蕴瑞体育思想对体育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启示,讲述了中国体育的产业化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崔莹首先对大师剧《吴蕴瑞》片段的两位主演的精彩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强调了研究《吴蕴瑞体育思想》需要追溯其本源,在历史与当代的时空中进行心境的对话和思想的交流,并就“在体育育人的过程中,个性与技能哪个更重要”这一问题与其他两位嘉宾进行了讨论。徐燕勤引入实际应用场景,提出需综合考虑学生个性与技能的理念,通过体育作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运动技能,促进身体素质的提升和性格的完善,丰富多样的学校体育形式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姬云涛认为,技能决定底线,个性决定高度。在体育育人的过程中,必须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崔莹对两位嘉宾的发言进行总结,强调回归体育的本质对中国体育发展至关重要。崔莹认为今天中国体育的发展需要结合古今中外的视野,汲取前人智慧,让思想引领行动,以行动塑造自身。技能,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贡献社会之需;个性,在塑造人的思考方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应相辅相成、互助并进,不能偏重一方。如今,巴黎奥运会即将开幕,崔莹强调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价值,发挥体育育人的功能,重视体育教育的深远影响,助力建设健康中国,最终实现体育强国。最后,三位嘉宾与现场学生进行了精彩的思想互动,切实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活动最后,上海体育大学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馆长匡淑平和档案馆贾颖华向与会者赠送了相关图书,并鼓励大家保持独立思考,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匡淑平表示,本期阅读分享沙龙作为本届读书节的收官活动,不仅对我校首任校长吴蕴瑞先生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解读,而且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引发了听众对于体育的再思考。
通过本次活动,参与者对吴蕴瑞体育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奥运精神传承的认识。这种交流与分享有助于激发更多人对体育的热爱,并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畅想生涯·阅读分享沙龙是上海体育大学图书馆新开设并定期举办的线下学习交流活动。它是一个集知识分享、学术探讨、经验交流、职业发展于一体的平台。参与者通过围绕指定书籍展开讨论,来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这种思想的交流和互动可以帮助参与者获得新的视角和见解,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在相互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参与者还可以结识新朋友,建立深厚友谊,成为更加自信的个体。
到目前为止,阅读分享沙龙已经举办了三期。前两期分别以“在字墨间徜徉,于未知中勇敢”和“社会理论镜像中的运动与身体”为主题。分享者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为大家带来了知识与智慧的碰撞之旅。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期阅读分享沙龙的举办,共同在体育的世界中继续探索、学习和成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