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k1体育传承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k1体育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习指出,“广大体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我们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弘扬体育道德风尚,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凝心聚力、不断向前的精神动力源泉。传承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发展所需。
中华体育精神产生于中华民族体育实践活动中,是中华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既反映了我国体育事业的价值导向和文化追求,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体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智慧和道德理念,在中国体育活动实践中均有体现,是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内容。中华体育精神展示着新时代中国形象、中国力量、中国风采,从传统体育注重顺天应时、身心兼修的理念所呈现的天人合一、崇尚和谐等精神,到现代体育引入注重竞技、挑战所呈现的“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等精神,再到新时代以来形成的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北京冬奥精神”等,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汲取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为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体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体育强。中华体育精神历久弥新,辉映着新时代的风采,激荡着伟大的中国力量。新征程上,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动力。
深入挖掘中华体育精神内涵。我国体育传统源远流长,在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沃土中孕育出的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内蕴着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的“根”。中华体育精神蕴含的丰富内涵立足体育领域,又超越体育范畴延展到社会各领域,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创新发展,汇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接续奋斗的磅礴力量。应进一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意蕴、精神特质、时代价值,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扬光大,为更好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动力支撑。
完善中华体育精神传承机制。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只有在传续中发展才能永葆精神不褪色、不变质。中华体育精神就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发展中延续下来的,反映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气韵和品格气质。随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国人的文化习惯、生活方式、思维观念已发生重大变化,当前亟须加快健全中华体育精神传承机制,不断深化传承意识,让体育为社会提供强大正能量。应更好利用新兴科技,创新教育与传承方式,深度激活学生传承中华体育精神的文化自觉,有效激发中华体育精神传承的内生动力。
创新中华体育精神传播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华体育精神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其传播力影响力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然诉求。但是,当前中华体育精神的传播范围、传播力度、传播效果尚不理想,在传播形式、传播途径、传播媒介等方面也缺乏创新。因此,应加快创新中华体育精神传播方式,为更好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拓宽路径。应按照“联动共建、多向发力、服务为本”的思路,由相关政府部门、高等学校、社会组织合力搭建“政校社”联动型中华体育精神传播方式。比如,可统筹高校体育专业资源,编撰科普读本、组织社会实践、开展志愿活动,推动中华体育精神的学校传承与社会传播;加强对相关体育社会组织的引导、培养、管理力度,鼓励运用舞台剧、微电影、短视频等方式,演绎、普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增强其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